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商会如何引领全体会员融入新时代、共谋新作为,一以贯之地推进“四好商会”建设,奋力开创商会工作的新局面,是摆在商会和广大会员面前的一个重大而现实的课题。笔者认为,商会要努力推动会员实现由重视虚拟经济向振兴实体经济转变、由老板向企业家转变、由商人向儒商转变,才能共同做好这份新时代的答卷。
一、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转变
为筑牢国家发展根基,实现实体经济与“技术、资金、劳动力”三大要素协同发展,作为聚集众多实体经济的商会,我们要顺势而为、坚定不移地落实好国家建立现代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部署,助力国家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大力振兴实体经济。
振兴实体经济,要深刻认识、积极应对实体经济宏观发展环境的新变化。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深度调整期,数字经济、共享经济、产业协作正在重塑传统实体经济形态,制造业正处于转换发展理念、调整失衡结构、重构竞争优势的关键节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制造业重新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焦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主要发达国家重新聚焦实体经济,集中发力高端制造领域,力图重振制造业并不断扩大竞争优势。同时,一些新兴经济体依靠低成本优势,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加快工业化步伐,致力于打造新的“世界工厂”。
其次,新工业革命给制造业发展带来了深刻变革。以信息网络技术为突出特征的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孕育兴起,数字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层出不穷,围绕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竞争愈演愈烈。
再次,我国制造业提质升级任务日益紧迫。我国已成为制造业大国,面向未来,我国正在着眼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制造业加快实现质量效益提高、产业结构优化、发展方式转变和增长动力转换。
二、实现由老板向企业家转变
中国人习惯把经营企业称为做生意,把企业出资人称为老板。老板和企业家在企业文化的范畴里,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经营理念与不同的经营境界,体现出企业经营两个阶段的鲜明特点。
如果我们把老板的工作定义为做生意,把企业家的工作定义为做企业的话,那么,他们做事的思维和方法有显著的不同。做生意是做单,做企业则是做体系,要做企业的使命、文化、产品、制度和能力。做生意取决于长板,“一招鲜”、抢机会;做企业主要依靠系统的能力。越是大企业,系统的能力和效率就越是重要。很多公司在初期,凭借市场机会、人脉关系、老板的精明、员工的苦干,生意做得有声有色,但是后来很多年没有发展,就是因为他始终延续做生意的方法,而没有按照做企业的方法来做。
企业的存在是承载着经济和社会使命的,做企业不拒利益,但必须担当责任,一旦你有了责任,国家会因为有你而强大,员工会因为有你而幸福,这就是企业家的境界和精神。企业家代表着时代前进的方向,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是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提倡从老板向企业家转变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我们常说企业转型很重要,涉及产品转型、结构转型、科技创新等各方面,而企业家怎么转?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叫做从老板向企业家转变,其中值得重视的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要秉持企业是“大家的”思维。在老板的潜意识里,企业就是属于我的,而在企业家的眼里,虽然我是创始人,是大股东,但企业不是完全属于我的,是社会的,是全体股东的,是组织的。任正非、柳传志、马云等企业家在企业所占的股权都不大,但仍能实现对企业的有效控制,靠的是信念追求的感召,博大胸怀对各类人才的包容,利益和权利分享精神对人的价值创造的激活。
二是要培育企业组织文化。对于老板,企业文化就是个人个性风格的化身,但对于企业家,企业文化既有创始企业家的个人烙印,更具包容性、开放性和创新性。老板的企业文化是相对封闭的,而企业家中的企业,个人文化已上升为组织文化,封闭文化让位于开放包容文化,外来人才有存活的土壤,跨文化在组织中能够融合并得到相互尊重。
三是要打造企业客观评价体系。对于老板,企业价值评价以个人为核心,老板是唯一裁判,且评价完全依据老板个人好恶与标准。而企业家对于“谁干得好,谁干得坏”是有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的。在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分配上形成了一体化价值管理系统,人才就能够通过组织系统脱颖而出。
四是要凝聚企业群体能力与智慧。对于老板,是靠个人能力与个人智慧,个人的能力大于组织能力,个人品牌大于组织品牌。老板是企业成长的唯一驱动力,在某种意义上老板既是决策者也是执行层面的超级业务经理,导致企业的命运往往系于老板个人而不是团队与组织能力。企业家则既靠个人的智慧与能力,也靠组织的智慧和能力。
小企业、单一产业靠个人智慧与能力;大企业靠团队,老板不再是超级大业务经理,而是宗旨守护者,机制与规则创建者、团队领航者,善于激发群体智慧、善于授权,驾驭比自己更能干的人。这就需要企业家有更高的追求、更宽广的胸怀、更高的境界。
三、实现由商人向儒商的转变
所谓儒商,是指作为商人要有儒的精神、儒的气度、儒的道德规范,以儒家的道德理想和道德追求为准则去从商、经商,其思想要素亦成为中国高素质商人的“潜意识”。只有努力实现由商人向儒商转变,做高素质的商人或企业家,才能融入新时代,真正成为中国梦的推动者。
实现由商人向儒商的转变,我们必须从儒商的价值观中去挖掘,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认识和践行:
一是要有仁者爱人的人本经商思想。“人本”与“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也是中国儒商所秉承的核心经营理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不希望的东西不要强加于别人,对员工、对消费者、对客户等各方面都是一样。而更高的要求则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你要员工来企业工作,你首先要成就他,人才就会源源不断地投奔你的企业,企业就会越来越火,形成良性循环。
二是要有以义取利的商业道德。儒商文化倡导经商应以“义”字为先,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以公益利他的方式取利,这是商业道德,不能损人利己。只有以义取利,你的利才能源源不断,生生不息,这与市场经济的核心理念是一致的。
三是要有诚信为本的经商准则。“诚信”是儒家思想中重要的价值标准,诚实守信是儒商在经营过程中遵守的基本准则。中国儒商讲究的是为人处世的“诚信”,这是他们做人做事的根本守则。所以,我们说民以食为天、商以诚为本。
四是要有互惠互利的商业智慧。中国儒商文化一直崇尚和气生财、互利共赢的经营理念,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提出了“一带一路”这个倡议。这个智慧要求我们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充分尊重相关方利益,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与他人合作,以实现互利共赢。
五是要有慎言笃行的实干敬业作风。儒家思想中有一种强烈的实干敬业的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只有敬业务实,踏实肯干,才能在繁琐重复的工作中实干巧干、干出新意,才能为企业的发展谋求新思路、探寻新空间。
六是要有经世济民的家国天下情怀。这是融入我们血脉中的情怀,我们的贡献除了对家庭、对子女的贡献,还要扩大到对员工、对企业、对社会、对国家,乃至对天下。北宋大儒张载曾说过有家国天下情怀的四句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如果我们的企业家有这样的家国天下情怀,自觉担负起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繁荣之重任,并将经世济民的社会责任感内化于企业的自觉行为,企业就会越做越大,就会不断促进社会的进步繁荣,进而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出应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