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这一国家级顶层战略的提出顺应了世界经济开放性和文化多样性的潮流,得到了我国和全世界的重视。该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并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一带一路"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有了如此好的与国际接轨的经济平台,商会又该如何抓住“一带一路”这个机遇,更好的发展自己,让自己走向世界呢?
下面给大家举两个例子,分别从国外国内商会看一下他们是如何抓住“一带一路”这个机遇、发展商会的。
1、以色列商会搭上了“一带一路”顺风车
金瑞安是中国以色列商会的总经理,这个成立于2008年的商会是由时任以色列总统佩雷斯阁下亲自启动,是以色列公司及创业者来中国开展业务的第一个联络点。顾名思义,联络点的主要任务就是做好以色列企业和中国市场的“对接”。
近年来,中国开放的大门越来越大,来自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进入中国市场。然而以色列的公司规模较小,而随着其他国家较大品牌纷纷抢占中国市场,以及中以文化差异的存在,以色列企业在中国的发展仍面临巨大的挑战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在中国市场生存发展,是以色列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于2013年先后被提出,5年来硕果累累:103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118份合作协议,中国同“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货物贸易额累计超过5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超过600亿美元,为当地创造20多万个就业岗位......
“一带一路”倡议取得的成果惠及沿线各国,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支持与赞赏。以色列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之一,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欢迎者和支持者。“以色列的高科技企业或者小企业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中来,积极探索与‘一带一路’项目合作的更具体的方式”,并且以色列商会还希望通过参与10月29日至30日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商协会大会,能够对此做更深入的了解,通过资源对接深度互动以及了解国际合作风向,发掘与“一带一路”有关的合作机会。
在这个过程中,以色列商会会向以色列企业提供关于中国的政策、法律、发展合作和商务机会等内容。最近,商会正在与政府、中以企业交流,探索出更好的合作模式,以提高中以企业合作的成功率和效率。
2、上通下达,海口温州商会做“一带一路”生力军
海口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镇,自宋代开始,这里就是一个番舶、商舶聚集之地。在这个商业历史悠久的地方,孕育了当地早期商会的发展。2002年,海口温州商会正式成立;2003年,海口温州商会党支部正式成立。
从商会成立之初的常务副会长到如今连任两届的商会会长,可以说,王东云是看着海口商会成长起来的。近年来,海口加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现在,商也会努力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让更多会员企业受益。作为这个大家庭的一家之主,王东云深切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
王东云说,如今,这个由温州人投资建设的浙商机电灯饰城已经在海口落地,目前正在进行土地征收。该项目建成后,温商抱团发展形成集聚效应,通过打造知名品牌、保证产品质量、提升服务等行动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也能最大程度实现“走出去”战略。
如今,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王东云却当起了甩手掌柜,将自己的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商会,专门邀请经济学专家为会员企业授业解惑,宣传、解读“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意义和内容,鼓励引导会员企业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加快“走出去”步伐。
“‘一带一路’为商人开辟了一条对外出口的捷径,商会要做的就是找对路子,让温商‘走出去’。”今年6月,商会百家会员企业与海口综合保税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如今的海口也在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入驻保税区的会员企业能及时享受到系列优惠政策,并借助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将产品从内销转外销。
不管是以色列商会还是海口温州商会,都在“一带一路”的带领下发展的越来越好,当企业竞争力弱,劣势明显时,再或者企业发展潜力不足,需要拓展市场时,“一带一路”都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它可以给你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给你独特的国际优势,让你更好的走出国内,走向世界。当商会和“一带一路”相遇时,带给你的是更广阔的未来,抓住机遇,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