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31日,“一带一路商事与法律服务能力建设峰会暨一带一路服务机制2017会员大会”在北京成功举行。此次会议的主要目的在于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创造的新的历史机遇,进一步提升一带一路服务机制综合服务能力。会议采取“1+6”形式,上午召开年度工作报告会和峰会主旨演讲,下午举行“项目投资与工程建设、绿色金融与供应链、法律与政策研究、国际商事解纷的多元化纠纷解决、人文交流与民心相通、人才培训网络支持”六个圆桌论坛。总结交流服务机制发展和国际商事调解工作成果,听取国内外专家对“一带一路”建设的真知灼见,研究讨论一带一路综合服务能力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实施方法。
出席本次会议的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王礼恒院士;一带一路服务机制主席、德恒律师事务所主任、首席全球合伙人王丽博士;一带一路服务机制共同主席、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陈锋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灵桂研究员;中国国际商会投资融资委员会余延庆主席;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蒋惠岭所长;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办公室龙飞处长;最高人民法院原刑事审判第五庭高贵君庭长;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立案庭杨艳庭长;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庭张勤缘副庭长;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金融中心主任、高级研究员朱寿庆先生;泛华集团杨天举董事长;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全球智库网络及企业咨询委员会专家奥马尔·贾韦德·尼先生;印度尼西亚HPRP律所合伙人费边巴迪·帕斯科尔先生,以及来自世界各地、各领域的嘉宾100余名。
会议由陈锋会长主持。王丽博士致辞并做2017工作报告。
王丽在致辞中指出,一带一路服务机制自成立以来,乘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东风,不断发展壮大:从意大利米兰启动到中国北京服务机构建设;从服务机制调解委员会建立到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在线系统上线运行;从参与联合国贸法会“争议解决”第66次会议到调解中心标准条款被写入中法服务合同;从被最高法院司改办列为多元调解改革研究项目子课题单位到与印尼HPRP律所等20多个机构线下调解合作签约;从访问哥伦比亚全国进出口商协会到与意大利陶瓷协会磋商;从与秘鲁的中秘商会合作到成为“一带一路”供应链金融联盟创始会员;从参与西安“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新模式论坛到《一带一路列国人物传系》新书发布,世界各个区域都闪现着我们服务机制成员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身影,全球各个领域都留下了服务机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成果。
本着“专注服务,创造价值,让机制会员和社会大众受益”的宗旨,服务机制开展了各项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一是参与活动交流促进项目服务。服务机制充分发挥平台优势,积极参加系列一带一路相关国际活动。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有首届空中丝绸之路国际论坛、中国新能源海外发展联盟大会、2016(第三届)中国境外中资企业年会、“一带一路”中巴经济走廊投资建设合作论坛、中非法学院院长会议、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区商务对话会、中国中部国际产能合作论坛、“第四次工业革命•万国物联网创新强国峰会”、2016(第二届)中国国际产能合作论坛、“一带一路”中国-印尼合作发展国际研讨会、开发性金融法治国际研讨会、博鳌亚洲论坛能源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会议(阿斯塔纳)等各类高级别国际交流活动,发表演讲95场,推介各类国际项目242个,签订合作协议9份,大大提升了服务机制的国际影响力。
二是建立“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及其在线调解系统。一带一路服务机制的核心功能有两项,一是促进项目,二是促进纠纷调解。服务机制的纠纷调解功能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法律服务与保障非常重要。它也契合了最高人民法院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的方向目标。
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的最大特点是基于互联网的在线调解。任何一个国家的当事人申请调解不必到北京,只要登陆调解中心网站就可以申请调解,同时在网站上可以选择调解员、完成递交申请、提交相关材料、缴费等行政管理程序。利用互联网智能辅助技术,将调解规则导引、纠纷案例学习、调解资源整合、远程调解、诉调对接等多项在线解纷功能融为一体,形成独有的纵向贯通、横向集成、共享共用的在线纠纷调解模式,可以为纠纷双方和调解员提供更为有效的工作平台。
三是加强法律与商事服务理论研究与能力建设。一带一路建设的法律与商事服务面广量大,每个项目都要有法律、金融、商务服务,更有产业园区的集成服务。高端智库、评估审计、投资融资、法律维权等机构面临着新环境新问题,需要在深入研究基础上提供高质量的实务服务。服务机制面临着重大的任务。
首先要不断提高对“一带一路”国家环境的认识。其次要不断形成新的研究成果。第三,要厘清国际商事调解中心的法律地位。调解中心提出的示范调解条款,已在巴基斯坦KP省与山东师范大学签署的相关合作备忘录中首次使用,并且已正式加入了法国盖亚克市政府与我国自贡灯彩文化产业集团签署的服务合同中,具备了法律效力。
此外,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灵桂、中国国际商会投资融资委员会主席余延庆、泛华集团董事长杨天举、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所长蒋惠岭、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全球智库网络及企业咨询委员会专家奥马尔·贾韦德·尼、印度尼西亚HPRP律所费边巴迪·帕斯科尔律师、世界资源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朱寿庆主任也先后发言。
王礼恒院士做了总结发言。他指出,一带一路服务机制召开这个峰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现在最重要的是怎么把机制建设好,包括法律、政策、制度甚至到标准,还有人文社会等等,服务机制体系的建立应该有顶层设计、统筹规划,为一带一路战略服务。他建议在现有的基础上也做一个顶层设计,做一个总体的策划,在机制的研究方面是一块;另一方面是组织落实平台的建设怎么推进,要在这个中心的基础上去扩大、去成长、去做好。一定要把服务机制建设成权威的、开放的、公正的、国际上认可的一个平台、一个中心,真正支撑我们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地,做出我们更好的贡献。
在6个圆桌论坛中,主持人和各位嘉宾围绕各自论坛主题,以服务机制能力建设的问题和需求为导向,结合上午各位专家的演讲内容和个人的专业领域经验,对各项议题进行了集中讨论,努力破解难题,达成了一系列共识,为今后一带一路服务机制的能力建设明确了目标和方向。圆桌论坛结束后,论坛主持人对各自论坛的讨论情况进行了总结。
项目投资与工程建设论坛主持人、一带一路服务机制秘书长李嘉慧指出,论坛推介了各个平台成员带给投资人的各种项目机会,各资深专家介绍了民营企业或者投资人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具体应该怎么做、应该找到什么样的机会。“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产程融合还有整个城镇化领域的经验,并且还要找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复制途径。
绿色金融与供应链设论坛主持人、世界资源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朱寿庆指出,“一带一路”建设关系到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也是我国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改革开放的继续,应当参考国际上比较好的做法,制订一些标准,促进“一带一路”的绿色化。同时充分重视“一带一路”中的国家大数据建设和创新机制的建立,充分研究法律法规,认清法律服务的重要性。充分利用IT技术、信息技术,利用示范园区在海外建立物流基地。
法律与政策研究设论坛主持人、一带一路服务机制主席助理贾辉指出,国内政府的审批问题、海外针对中国企业的政府审批问题、国家队外汇管制的法律政策、在当地经营的合规问题、当地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等问题的存在,增加了企业“走出去”的不确定性,企业应更多地依赖于一带一路服务机制这样一个平台,整合各方面的资源,从而提供综合性的服务。
国际商事解纷的多元化纠纷解决论坛主持人、北京融商一带一路法律与商事服务中心秘书长黄开国指出,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对案件的调解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在有关文书送达、调解协议达成、司法确认等方面还应进一步研究与借鉴。
最高法司改办龙飞处长针对国际商事解纷的多元化纠纷解决问题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她指出,国际商事纠纷的解决要有互利共赢的思维和平等自愿、开放包容的理念。她从商事调解的立法、国际商事调解线上线下平台的建设、参与国际规则的制订、加强与仲裁的衔接、加强与诉讼的对接、调解人才的培训,加强智库研究等七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纠纷解决的具体措施。
人文交流与民心相通设论坛主持人、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副秘书长鞠思佳指出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民心相通的重要性,只有彼此相互尊重,彼此理解,形成共识才能开展合作。要多以图书、音乐、影视等多种形式来弥补文化上的差距和不同,借助一带一路服务机制和中国传记文学学会的平台优势,联合中国文联、中国文联评论中心、中国新闻出版广电单位以及各大网络媒体,支持重点推广《一带一路列国人物传系》,加强《传系》的版权延伸工作,结合各个平台大力推广“一带一路好故事”的项目。
人才培训网络支持设论坛主持人、北京大梦想派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淅萍指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通晓中文,熟知中国的外籍人才以及通晓当地语言,熟知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的人才非常匮乏,因此人才服务和培训机制尤为重要。论坛讨论了包括以互联网为支持的人才库的建设以及外籍人才、海归人才还有国内人才的各种语言培训、专业技能的培训等可开发和可发展的人才项目,同时也明确了企业对人才的具体需求、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风险。
背景资料:
一带一路服务机制简介
一带一路服务机制(B&R Service Connections,“BNRSC”。http://www.bnrsc.com)由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倡议,联合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中国知识产权运营联盟、全球温商服务中心、罗湖法律服务中心、北京德恒公益基金会、意大利CBA律师事务所、奥地利Wolf Theiss律师事务所、哈萨克斯坦国际商会共同发起创立。
一带一路服务机制作为国际服务资源整合平台,将通过联合海内外咨询、法律、会计、金融、科技、企业、商会和政府机构,集中优势资源,协助中国和沿线国家的企业在一带一路经济区域投资、合作、创办实业、并购、融资过程中,评估投资环境和识别投资风险,提出应对策略、提供专业的系统服务。机制还将通过智库研究、高层建议、政策宣传和培训、能力和人才建设、项目推介和服务等方式,为顺利实现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提供强大的支持。
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简介
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下称“调解中心”)的主管单位是北京融商一带一路法律与商事服务中心(下称“服务中心”)。该服务中心是经北京市法学会批准,并在北京市民政局依法注册成立的社会服务机构。服务中心是一带一路服务机制(BNRSC)在中国国内的落地操作平台。
调解中心的职责是协助涉及争议的相关方,通过调解方式解决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争议和纠纷。调解中心的职能是:(1)选任具备资质的调解员;(2)组织培训,使调解员获得履职资质和能力;(3)为一带一路服务机制成员及其相关方及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政府、企业及其他商业组织与个人提供调解服务;(4)在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主体中,通过在线与线下调解等方式推广和谐、互利、平等的调解文化,促进一带一路良好的经济秩序; (5)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政府、司法机关以及调解、仲裁组织合作推动国际商事调解事业的发展及其与司法程序的衔接,包括诉调对接、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以及执行等。
调解中心本着公益性、中立性和专业性的原则,在《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调解规则》下开展调解工作。作为纠纷的调解主持者,秉持中立地位,回避利益冲突,不偏袒任何一方,综合平衡各方的利益,提出符合纠纷实际情况的解决方案。调解中心的调解员均具有丰富的研究与执业经历,接受职业调解员的培训,严格按照管理规范和调解标准进行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