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战略布局:三大抓手引领产业变革
贵州今年的招商引资工作展现出强烈的战略导向性。围绕“两重”“两新”等政策机遇,贵州将产业、项目与招商作为经济工作的三大核心抓手。省市政府层面形成了上下联动的推进机制。
在省级战略指引下,各市州结合自身特色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贵阳市提出力争全年新签约项目合同投资额达到1200亿元的目标,并谋划储备优质招商项目300个以上。
安顺市则聚焦“两城三基地”建设,上半年新引进产业项目103个,计划投资额达243.93亿元。
省投资促进局数据显示,贵州正在构建“四化”产业项目体系: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旅游产业化。在这一体系下,工业项目占据主导地位,如毕节市新型工业化项目拟引资788.17亿元,占比超过70%。
02 项目亮点:单笔投资创新高
今年1月,总投资约730亿元的毕节磷煤化工一体化项目在织金县开工建设。这一数字创造了贵州历史上单笔产业投资的新纪录。
该项目由青山、华峰及华友集团联合投资建设,与传统工业项目不同,其在设计之初就对标国内先进水平,具有污染物产生量小、绿色低碳水平高等特点。项目通过磷、煤化工与园区热岛深度融合,实现产业互补和能源梯级利用。
除传统优势产业外,绿色产业也成为引资亮点。在7月举行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上,贵州一次性发布94个绿色产业招商项目,拟引资829.19亿元。这些项目涵盖资源精深加工、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生态食品等产业。
产业链招商成效显著。在安顺市西秀区食品加工产业园区,南山婆集团作为“链主”企业,带动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2024年该企业产值超2亿元,同比增长40%,产品成功打入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
03 机制创新:“5+3”工作机制保障项目落地
项目引进只是第一步,落地见效才是关键。贵州建立了“5+3”项目化抓落实机制,聚焦“四化”和基础设施五大领域在建项目以及工业、农业、服务业三类产业拟招商项目。
毕节市对标省级机制,建立了 “1+7+4”项目推进机制和“1+N”产业招商方案。该市上报省级拟招项目58个,拟引资468.12亿元;已签约项目45个,合同额239.59亿元;开工项目32个,合同额126.66亿元,项目落地转化率稳步提升。
在要素保障方面,省市县三级联动成为重要抓手。以毕节磷煤化工一体化项目为例,政府用最短时间、最快速度为项目办理相关手续,全力做好要素保障,让重大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贵阳市创新提出七大招商路径,包括产业链招商、厂房招商、算力招商、基金招商、场景招商、平台招商和以商招商。这些市场化、专业化举措有效提升了招商精准度和实效性。
04 区域协同:各市州错位发展格局形成
随着招商工作深入推进,贵州各市州错位发展、特色发展的格局日益清晰。
毕节市依托资源优势,聚焦磷煤化工、新能源电池材料等领域。安顺市则大力发展航空产业,今年6月召开贵州航空产业城发展大会,推动民机、低空产业招商实现突破。目前,贵州航空产业城已集聚产业链上下游规上企业88家。
贵阳市作为省会,在数字经济领域表现突出。该市计划推进75个亿元以上算力项目建设,开展全国一体化算力网试点工作,带动算力产业规模达到120亿元。同时,培育一批大模型典型应用场景,完成120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
贵州还积极参与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抢抓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机遇,加快推进2个国家重大产业备份项目建设,做强贵州航空产业城,推动国产大飞机配套产业在黔延伸布局。
05 投资环境:优化营商环境成关键支撑
优化营商环境是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保障。 2025年1月,贵州省召开产业大招商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省委书记徐麟在批示中指出,产业大招商和优化营商环境是贵州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会议强调,要持续深入整治营商环境突出问题,以营商环境大改善促进招商引资大发展。
各市州也推出了具体举措。安顺市持续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全力做好企业服务,不断强化招商“软实力”。贵阳市则开展“五帮”专项行动,优化营商环境,激发本土企业、商协会参与招商积极性。
在政策支持方面,贵州继续安排300亿元财政资金注入“四化”等产业基金,安排100亿元财政资金支持产业发展。同时,发挥10亿元省级前期工作专项资金作用,建立滚动使用机制,做深做实项目谋划和前期工作。
安顺市西秀区食品加工产业园区内的南山婆集团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分拣、包装。这家作为当地“链主”的企业,上半年产值已突破1.2亿元,正朝着全年5亿元的目标稳步迈进。
在毕节织金县,磷煤化工一体化项目工地上,工程车辆穿梭不停。这个总投资730亿元的项目,预计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200亿元,带动就业1.4万人。
贵州各地的项目建设现场,正成为这个内陆省份抢占产业发展新赛道的最佳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