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三五”以来,贵州省秉承绿色发展理念,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在工业绿色发展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十四五”时期,贵州将着力推进“绿色+工业”发展。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位居全国前列
“十三五”以来,全省工业战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大力实施工业倍增行动,加快推动工业绿色发展,积极推动绿色制造,培育创造了一批绿色制造示范单位,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25%以上,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18%的目标。
2021年以来,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7.4%,以较低的能源消耗支撑了较高的工业经济增长。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9%,增速位居全国前列。
“五坚持”打造绿色工业
2021年以来,贵州省坚持规划引领,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先后制定出台“十四五”工业节能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等专项规划;坚持生态优先,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生态特色食品产业以及新兴产业;坚持示范带动,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打造一系列绿色产业链;坚持低碳转型,大力提升能效水平,69加企业单位产品能耗达到国家先进水平,61加企业能耗水平达到行业先进值;坚持循环发展,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处置磷石膏1326.66万吨,出自城市生活垃圾115万吨。
“四抓”推绿色制造
据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金必煌介绍,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背景下,贵州通过加快产业转型和升级,开展行业绿色化改造、资源绿色化利用,推动开发区绿色发展,强化绿色化科技创新等措施,深入实施绿色制造专项行动,加快实现我省工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奋力实现工业大突破。紧紧围绕“四抓”:抓产业绿色化转型升级、抓企业绿色化改造提升、抓绿色化示范培育带动、抓绿色化科技创新应用,推动绿色制造工作。
“四强”促磷石膏产销平衡
贵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邱俊介绍,近年来,贵阳市委、市政府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全力部署推进“以渣定产”工作。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支持、强化资金支持、强化项目建设,在2020年、2021年均实现了磷石膏产销平衡。
下一步,将坚定不移持续推动磷化工企业“以渣定产”。在“定”字上下功夫、“用”字上想办法,按照“谁产渣谁治理,”的原则,层层压实产渣企业治污的主体责任。强化涉磷全产业链全过程管控。积极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推动磷化工行业精细化发展。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磷石膏制建材产品、磷石膏井下填充和磷石膏制酸联产水泥这“三大途径”,不断提升产业化应用比重,补充完善磷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条。推动磷化工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以渣定产,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新路
据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节能与综合利用处处长邹奕介绍,“十三五”以来,贵州省积极推动固废综合利用,特别是针对磷石膏处置这一世界难题,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实施磷化工企业以渣定产,倒逼企业加快综合利用和转型升级,充分体现了我省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的决心。
“十四五”期间,是贵州省奋力实现工业大突破、高质量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关键五年。把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作为推动工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规划引领、创新驱动、示范带动,进一步提高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水平,为加快实现工业绿色低碳转型、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一是加强综合利用技术攻关。二是推动综合利用产业化。
三是推进综合利用绿色化。四是持续加大政策支持。
全力以赴推动工业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贵州省将进一步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安排,全力以赴推动工业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从加快制定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深入实施绿色制造专项行动和强化“节能监察+节能诊断”双轮驱动三个方面着手打造绿色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