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5日,中国大数据产业峰会暨中国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峰会在贵阳开幕。 (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
“今年,经开区将努力在数字物流、数据安全、军民融合上率先发力、探索经验,努力打造全省首个千亿量级大数据园区。”
“清镇市将立足于大扶贫、大数据两大战略行动,率先在农村电商上发力,走一条‘买全国、卖全国’的电子商务清镇版道路。”
“坚持创新是发展大数据最佳路径,有效化解体制机制障碍,大数据的发展需要建设模式、商业模式和融资模式的创新,更需要政策和机制的创新,要去除现有体制机制中不适应的部分,破解‘容错’难题。”
……
大数据是新时代的特征,大数据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大数据已融入贵阳市的方方面面。在今年的贵阳市“两会”上,坚持创新驱动,做强大数据战略引擎,全力以赴增强创新型中心城市发展动能,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坚持创新驱动,做强大数据战略引擎,全力以赴增强创新型中心城市发展动能。始终把创新摆在全局发展的核心位置,更加主动拥抱大数据时代、抢抓机遇把握大数据时代、积极创新引领大数据时代,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形成富有活力的创新生态链,加速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做强做优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核心区。
人物名片
向子琨
市人大代表、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
打造全省首个千亿量级大数据园区
“今年,经开区将努力在数字物流、数据安全、军民融合上率先发力、探索经验,努力打造全省首个千亿量级大数据园区。”向子琨说,根据规划,经济区拟在王宽区域选址5000余亩土地建设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并结合现有产业基础,选择大数据安全和数字物流作为发展大数据产业的主攻方向,共建大数据安全产业示范区和数字物流产业园。
“通过公共平台的搭建,经开区将加快形成中国公路物流互联网生态体系,构建大数据‘物流 互联网金融’的全新生态模式,打造大数据物流千亿量级产业集群,成为全国物流大数据中心、全国物流大数据金融中心和大数据物流产业示范基地。”向子琨说。
人物名片
蒋景泉
市人大代表、清镇市新店镇党委书记
走“买全国、卖全国”的电商道路
“电子商务作为大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得到鲜明的阐述。未来五年,清镇市将继续立足大扶贫、大数据两大战略行动,率先在农村电商上发力,走一条‘买全国、卖全国’的电子商务清镇版道路。”蒋景泉说,未来五年,清镇还将着力打造品牌,培育一批知名地域公共品牌和农特产品品牌。注重主体培育,释放贵州(清镇)职教城的人才红利,构建电商“双创”;加强龙头带动,加强与阿里巴巴等企业的合作,培育本土龙头企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从物流、冷链、产品溯源、品牌保护等方面加大投入。
人物名片
刘丹
市人大代表、贵州翼云大数据服务有限公司采购部经理
贵阳是大数据企业发展的乐园
“贵阳是大数据企业发展的乐园。贵阳良好的大数据政策,正是当初企业选择落户的最关键因素。”刘丹说,贵阳的大数据发展有很多潜力可挖,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细心细致的精确服务,全方面的政府政策支持,让贵阳大数据发展的周期缩短、收益提升、影响加大。可以这么说,在贵阳,做大数据的企业,不仅能够具备充足的市场竞争力,更能拥有贴心的政府后勤保障。
人物名片
周文捷
市政协委员、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任
创新是发展大数据的最佳路径
听完政府工作报告后,周文捷在为贵阳走出发展新路感到振奋的同时,也提出一些中肯的建议。他认为,贵阳要充分尊重市场的主体地位,理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明确政府的自身定位,为企业发展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周文捷还认为,坚持创新是发展大数据的最佳路径,有效化解体制机制障碍,大数据的发展需要建设模式、商业模式和融资模式的创新,更需要政策和机制的创新,要去除现有体制机制中不适应的部分,破解“容错”难题。
人物名片
邓勇
市政协委员、贵阳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首席风险官
“大数据铁笼”助银行业精准风控
“随着大数据应用的不断深入发展,大数据在银行业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邓勇说,“大数据铁笼”将助推银行业实现精准风控,尤其令他激动。
“大数据铁笼项目对大额资金往来、高风险地区进入等众多银行业务进行全面监测,真正做到‘人在干,云在算,天在看’。”邓勇说,“大数据铁笼”不仅在廉政建设方面作用突出,在银行业方面也同样作用极大,它不仅使银行业秩序更加规范,同时也降低了银行业的风险。
人物名片
唐天广
市政协委员、贵阳货车帮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
扎根贵阳 面向全国开展业务
“当前是发展大数据产业的最佳战略机遇期,我们愿意立足贵阳,继续大力发展大数据业务,为贵阳引领大数据时代,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大数据领头羊城市尽绵薄之力。”唐天广说,货车帮作为大数据、互联网的代表性企业,将构建中国公路物流的基础设施生态系统,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将物流行业的各类生产要素高效地连接在一起,构建一个线上的市场。“我们将扎根贵阳、立足贵阳,面向全国开展业务。”唐天广说。